Pages
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亞洲菜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亞洲菜. Show all posts

Wednesday, 30 November 2011

豆腐蘿蔔湯



早兩天回家後,因為時差的關係,下午近傍晚的時間總是累累的無精力,提不起勁做飯,最後只叫外賣回家吃。加上上星期在日本和香港吃了不少油膩東西(天啊,已經開始懷念居酒屋、豚肉鍋、媽媽做的蒸鯇魚、上海菜...),於是決定今天晚上清清腸胃,吃點簡單的。經過超市看到白蘿蔔,於是就只做了一鍋白蘿蔔豆腐湯,雖然沒有肉類,但吃後暖乎乎的,晚上睡覺也不會開暖氣啊。


材料: (四人份量)
  • 豆腐  一盒, 約400克  (我買 Cauldron Foods 的豆腐)
  • 白蘿蔔  半條, 約400克  (Mooli)
  • 蘑菇  250克  (Forestiere mushrooms)
  • 黃芽白(大白菜)  半條  (Chinese Leaf)
  • 豆奶  1公升
  • 麻油  兩湯匙
  • 鼓油  兩湯匙
  • 海鹽  適量

做法: 
  1. 白蘿蔔削皮後切成1.5寸長的小條,豆腐、蘑菇和黃芽白也切成相若的長度。
  2. 鍋上放兩湯匙麻油後以中火預熱數分鐘,放入用廚房紙抹乾的豆腐,煮大約五分鐘,再加入豆漿。記得豆腐很軟,不能急於翻轉。要等兩分鐘後才能轉面。
  3. 豆腐煮至起泡差不多沸騰時加入蘿蔔。合蓋以中小火煮20分鐘。
  4. 加入蘑菇,合蓋煮10分鐘。
  5. 加入黃芽白,合蓋煮5分鐘。關火,完成。可加入適量海鹽調味。

我的小筆記:
  • 所有材料除豆漿外,都能在英國一般超市買到。黃芽白在眾多能在普通洋人超市找到的東方菜中算是比較便宜的,一般£1就有一大株,能煮上兩餐。
  • 今次用的是在泗和行買的楊協成原味豆奶,這豆奶本身已有糖,所以做出來的湯和豆腐有點甜,好像不太健康啊。下次會試用無糖豆奶或是維他奶的純豆漿。
  • Forestiere Mushrooms 是一種新品種,暫時在英國只有在 Tesco 買到。這種菇類味道雖然跟中國香菇 (shiitake mushrooms) 不盡相同,但同樣香濃,而且煮過後仍能保持顏色,不會變得暗淡,很適合用來做湯或是意大利飯。而且它的價錢只是同份量的中國香菇的30%,所以若不是做一些很講究香菇味道的菜,這種Forestiere菇是不錯的代替品。
  • 我用的是 Le Creuset 30cm 淺鍋 (英國叫 shallow casserole dish,美國叫 buffet dish),這只鑄鐡鍋以中火去燒,大約要4-5分鐘才夠熱。檢查鍋子熱度的方法是隔著碗布以手背觸摸鍋子兩邊的手柄,若感到熱那就代表ok了(這方法其實是另一鑄鐵鍋牌子Staub的職員教我的)。
  • 製作時間: 約1小時
  • 主材料成本:  £6

Tuesday, 29 November 2011

黑糖桂圓薑母茶



(還有好幾篇旅行前做的菜的筆記要後補啊... 但先寫下這篇比較容易的! er... 其實這也不算是甚麼食譜... 咳咳,但算是留個記錄,方便健忘的我遲些再參考! 相片不是有意拍成這種黃黃的裝moody,只是我還不太懂得用新買的閃光燈啊!)

十多天的假期轉眼間就結束,昨天終於拖著幾十公斤的行李回到倫敦。回家後第一個感覺不是「很冷」,而是「很很很很冷」! 倫敦的溫度要比香港和京都低十多度,的確很難適應。這兩天外出時雖然穿上羽絨大衣,還是被低溫寒風吹得頭痛,險些著涼,就算賴在家中也像待在冰箱一樣,整天開暖氣也不是辦法,於是決定做點暖身飲品,希望讓這冬天過得暖暖的。

材料: (兩只麥克杯(mug)的份量, 約600毫升)
  • 黑糖  10-15克 (muscovado sugar)
  • 薑  2片(連皮, 每片約半公分厚, 共約10克)
  • 桂圓  5粒 (龍眼乾, dried longan)
  • 水  1公升

做法: 
  1. 薑切片洗淨,用刀背或刀柄拍打數下。
  2. 把1公升清水放入小鍋子中,沸騰後放入薑片,煮5分鐘。
  3. 加入黑糖和桂圓,輕輕攪拌,再煮5分鐘。完成。

我的小筆記:
  • 桂圓本身有甜味,不嗜甜的人可考慮不加入黑糖。嗜甜的也可在薑母茶煮好後再加入黑糖調味。另可依個人喜好加入紅棗。
  • 能吃生薑辛辣的人可以在水還冷未沸騰時就下薑,也可以延長煮薑的時間。
  • 據說從中醫的角度看,平日飲用薑母茶能驅袪風寒,促進血液循環,有助預防風寒感冒。不過,發病以後反而不能飲用,性熱的薑母茶(或其他補品)會幫倒忙,令喉嚨乾燥發炎的問題更嚴重。
  • 英國有很多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糖,上網查了很久,最後的結論是 muscovado sugar 最接近華人口中的黑糖。因為兩者都是經過最少精煉的粗糖,擁有比其他糖更多的營養,只不過中港台日的黑糖都愛以壓成磚頭小塊一樣去賣。另一種在英國常見的有色糖是 demerara sugar,也是啡色的。除了顏色較 muscovado 淺一點,最重要是質感不一樣。muscovado 在製作時用糖蜜煮過,所以比較濕潤,有種接近焦糖一樣的香味(不過也有人不喜歡那種味道的)。但 demerara 比較乾身,而且糖粒晶體較大。
  • 另外,現在超市賣的 muscovado sugar 有時會分為 dark 和 light 兩種,light 的氣味和顏色比較淺。但用dark muscovado比較好,因為這是傳統的 muscovado,比較適合做西式烘焙點心,而且糖的顏色越淺,代表越精煉,所以所含的營養和礦物也會較少。
  • muscovado sugar 開封後必須要放在密封的瓶子內,甚至放入雪櫃中,否則跟空氣接觸後會變得很硬。可以放一塊濕布或是一片蘋果或馬鈐薯在硬了的muscovado上,這樣有助糖粒變軟。(其實沖薑母茶糖變硬結晶了不要緊,放在熱水中攪拌幾下就好了。但若搓麵糰做蛋糕麵包可就麻煩大了!! 我就有這麼的一個慘痛教訓。)
  • 製作時間: 約15分鐘

Tuesday, 15 November 2011

橙香雞翼




首先要說明,這食譜是誤打誤撞地弄出來的! 事緣是,上星期我趁超市減價買了一支君度橙酒,打算用來做甜品,但暫時仍未想到要弄甚麼。今天買了雞翼回家,偶爾打開廚櫃門看到那支橙酒,就想,不如試試用它來煮雞翼? 橙跟鴨是非常相配的組合,或許跟雞翼也可以? 於是在Google上找了幾個用君度酒或橙汁做的雞翼或雞胸食譜,但沒有一個合心意的,例如,我不喜歡用雞粉做菜,又,因為要用壓力鍋,食譜中的汁料或水份不能太少。最後決定自己做,邊做邊調味。幸好結果還挺讓人滿意的,橙酒、橙汁和雞翼真的挺搭檔啊,我們一頓晚餐就吃掉了九隻雞翼。唯一的不足之處是最後舖上雞翼面的橙皮茸份量太少。

材料: (二人份)
  • 雞全翼  9隻(約800克)
  • 橙  1個(取橙汁約60毫升)
醃料:
  • 糖  1/2茶匙
  • 鼓油  1湯匙
  • 君度橙酒  1湯匙 (Cointreau)

做法: 
  1. 雞翼洗淨以廚房紙抹乾,加入醃料拌勻,醃1.5小時。
  2. 橙皮磨成茸,再將橙搾汁(一個中型橙大約可得60毫升橙汁),備用。
  3. 雞翼每面以小火煎約1分鐘或成金黃色。
  4. 將雞翼和剩下的醃料放入壓力鍋,另加入橙汁和1湯匙鼓油,關蓋。
  5. 壓力鍋調至1號(較低壓力),開中火加熱,當壓力計升至綠線後調低至小火,煮10分鐘。
  6. 關火,待壓力鍋自然減壓後,即可將雞翼盛起上碟,在上面加入橙皮茸。

我的小筆記:
  • 我們的小實驗證明,加上橙皮茸的雞翼味道比沒加的要好吃。橙味更濃烈,酸酸甜甜的好像讓雞肉的味道更突出。但今次用的橙皮茸份量不足,下次應該用兩個橙才足夠。
  • 因為用了鼓油,這個菜比較像香港的家常菜。本來有想過用法式料理的方法以牛油和麵份打汁的,做出來應該不錯,但卡路里的脂肪量就要超標了。權衡輕重後,還是放棄做牛油汁的念頭。
  • 醃料用了一湯匙的君度酒,雞翼煮出來後的酒香很濃。我們兩口子比較能接受重酒味的菜式,若不太喜歡酒香的可以減少君度酒的份量。但這樣做若用壓力鍋的,必須要加額外的水份或橙汁,否則汁料的水位會太低,達不到壓力鍋最低水位的要求。
  • 準備時間: 約2小時 (醃雞翼、準備橙汁和橙皮)
  • 烹調時間: 約20分鐘
  • 主材料成本: 大約£2